感謝 台中縣登山會 熱情相邀,周末特地一日來回臺中豐原,擔任山域嚮導訓練研習營的講師。中午被招待去吃午餐,點了肉羹飯和扁食各一碗,一時忘記自己已離開天龍國,兩碗加起來的份量有點多啊 … 😅😅
我負責的單元是登山嚮導的責任與素養,說真的一開始也覺得有點惶恐,畢竟道上比我資歷豐富的嚮導多如牛毛,台下的學員之中恐怕就臥虎藏龍哩。
但我有的是豐富的跟團經驗,所以左思右想之後,就決定以一位隊員的角度出發來講,並且要由國外說到國內,讓大家有比較完整的認識。
有些人認為商業化是不好的事情,但我不這麼認為,沒有商業化,何來專業的登山嚮導?別忘了,專業的英文意思正是「professional」,尤指受過良好教育或專門訓練者,例如律師、醫師、教師等。
.
大部分的內容是老生常談,可能讓人覺得有些無聊,我只能盡量加入互動性提問,讓台下學員也有思考和參與的機會。
然而轉念一想,現在臺灣山上的奇聞怪事層出不窮,或許可以理解為嚮導和領隊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。但我還想到一個更糟糕的情況:就連帶隊的人需要做什麼事情,大家都是一知半解了。
更別提還有悖於常理的「網路自組隊」──大家只顧著交通接駁和便利和虛假的組隊安全感,結果大難來時各自逃,輕則鬧劇,重則死傷。這種隊伍裡若出現無法照顧自己的人,其實就是挑戰陌生隊友「佛心值」的上限吧。
以前社團的時代,還有不願丟臉的榮譽感維繫著大家,因為人人的背後都有個地方性或學校組織。試問現在有多少人是從社團體系裡出來的呢?要不就是跟商業隊伍上山,要不就是自行組隊上山,改以個人為單位,榮譽感說好聽的是見仁見智,難聽的是蕩然無存,部分業者更是連羽毛都不知愛惜。
.
一位登山者有三大責任,安全責任、社會責任、環境責任。
安全是能照料好自己,社會是不要造成他人困擾,環境是保護自然生態,而一位帶領隊伍的人在自身之外,還要能顧及隊員的部分責任!如果帶領隊伍的人自身素養、知識不足,又怎麼能以身作則或是教育隊員呢?
許多嚮導能安全的帶領隊員出入山林,只滿足了基本中的基本,卻忽略了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。帶隊的人,怎麼能在凌晨時不顧他人酣睡,逕自在山屋裡大喊點名?帶隊的人,又怎麼能放任隊員丟麵包屑餵食野生動物,而不解釋這樣對牠們會有什麼不良影響?技術型迫降這類卑鄙行徑就更不用多提了。
不管是帶客人的商業團,或是帶親朋好友的自組隊,只要我們擔任的是隊伍實質上的領導者,就必須要有更大的覺悟。隊員出醜也不能在一旁裝作事不關己,因為他們若非明知故犯,也是我們的責任哪。
.
文到最後,還是要特別感謝曾經帶過我的優秀嚮導們,裡面有裝備控、古道控、生態控、八卦控、技術攀登控等,讓我短短幾年內就吸收了很多知識。
但最令我獲益良多的,還是他們帶隊時共通展現的「風範」,文字難以描述,大抵上就是領導力。這個風範很有感染力,會讓人不禁產生「有為者亦若是」的嚮往。我自己在帶隊的時候,腦中都是以他們為榜樣,時時督促自己不能鬆懈 (雖然帶隊次數不多 😑)。
回顧過去經驗,我很慶幸我一路上遇見的都是值得尊敬的專業人士。